合肥市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科技辅导员工作室学习制度

发布时间:2023-10-25 00:04信息来源:四十五中橡树湾校区 作者:宋蓓蓓 阅读次数: 字体:【    】


一、学习目标

  1. 持续更新并深化自身在数字素养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更为有效地指导学生。
  2. 深度钻研数字素养教育的前沿理论及实践方法,全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准。
  3. 强化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协同推进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工作。

二、学习内容

  1. 数字素养教育的最新理论成果与研究动态
    • 深入研读国内外有关数字公民教育、计算思维培育等方面的研究报告。
    • 紧密追踪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更新演进情况。
  2. 新兴数字技术及其于教育领域的应用
    • 洞悉区块链、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及其潜在的教育应用场景。
    • 熟练掌握教育类数字软件及工具的操作流程与应用技巧。
  3. 数字素养教育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教学策略
    • 研习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模式在数字素养教育中的实践范例。
    • 探索基于游戏化、情境化的数字素养教学策略及其实施方案。
  4. 学生数字素养的评估机制与反馈模式
    • 学习运用多元化的评估工具对学生的数字素养进行精准评估。
    • 研究依据评估结果为学生提供高效反馈及个性化指导的有效途径。

三、学习方式

  1. 专家引领式学习
    • 定期诚邀数字素养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开展线上或线下的讲座及培训活动。
    • 例如,邀请知名高校教育技术学专家深度解读最新政策与研究趋向。
  2. 同伴互助式学习
    • 有序组织工作室成员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研讨活动。
    • 精心开展同课异构、互评互议等活动,推动共同进步与成长。
  3. 自主探究式学习
    • 积极鼓励成员依据个人兴趣及需求,自主选定学习主题并择取相关资源进行深度探究。
    • 明确要求成员定期撰写学习心得与研究报告。
  4. 实践反思式学习
    • 踊跃参与实际的教学项目和课题研究,于实践中全面总结经验教训。
    • 定期筹备教学反思会议,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学习时间安排

  1. 每月至少规划一次集中学习活动,时长为2小时。
  2. 每周确保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

五、考核与评估

  1. 学习成果考核
    • 明确要求成员在每次学习活动结束后呈交学习笔记与总结报告。
    • 定期查验成员的自主研究成果,例如学术论文、教学设计方案等。
  2. 教学实践评估
    • 细致观察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数字素养教育的实施状况。
    • 广泛收集学生对成员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与评价内容。
  3. 团队贡献评估
    • 全面评估成员在工作室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贡献力度,如组织活动的成效、分享资源的质量等。

六、学习资源管理

  1. 构建工作室的学习资源库,涵盖书籍、论文、案例、软件等各类资料。
  2. 定期更新并推荐优质的学习资源,例如在线课程、学术论坛等专业平台。

七、学习纪律

  1. 严格依照规定按时参加工作室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严禁无故缺席。
  2. 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讨论,充分尊重他人观点,全力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
  3. 坚决保守工作室内部的学习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机密性,杜绝任何形式的泄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