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室成立背景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相关文件报告精神,加快科技辅导员培养,发挥传帮带作用,提升科技辅导员队伍能力素养,提升合肥市青少年群体科学素养。根据《合肥市科技辅导员工作室建议暂行办法》的要求,把工作室建设成为“科技辅导员研修的基础平台、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常设载体、青少年接受科技教育的前沿阵地、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的重要场所”,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
二、工作室简介
学生数字素养提升辅导员工作室是专注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的科技辅导员汇聚的工作室,致力于科技辅导员数字素养和学生数字素养的双提升。工作室致力的方向也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工作室采用双领衔主持人方式。
宋蓓蓓老师是初中学段科技辅导员老师,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合肥市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合肥市科技系统先进工作者。
王菁老师是小学学段科技辅导员老师,安徽省"教坛新星",合肥市"骨干教师",合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合肥市“十佳科技辅导员”。
工作室内成员31位,其中35岁以下年轻成员17位,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研究方向涵盖信息学、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成员既有在学生数字素养领域深耕多年的名师,也有专业内开始崭露头角的新秀,有来自科研院所的导师专家,也有引领行业发展的翘楚。工作室将通过培训、课题、研讨课等方式提升工作室成员的辅导水平,还将通过组织比赛、实践活动等途径提升学生数字素养。
工作室口号:探索数字科技,启迪智慧未来。
三、发展目标
1.建立完善的学生数字素养提升辅导员工作室组织架构,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工作室的高效运行。
2.深入推广学生数字素养培训课程,提高辅导员教学水平,使更多学生受益。
3.参与或举办学生数字素养实践活动,选拔优秀学生代表参加校际、市级、省级、国家级比赛,提高工作室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
4.科技辅导员加强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研究,探索适合区域学生的数字化教育模式。
5.加强与其他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共享资源,共同推动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
四、重点工作
1.教师专业发展:举办线上线下教师培训,开展科技辅导员的听评课活动。
2.科普课程研发:分层次分阶段开发科普课程,将数字核心素养纳入科普课程。
3.学生数字实践:健全学生数字素养提升教育体系,建立若干特色数字素养实践基地。
4.科普公益活动:组织教师的科普送教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式研学游,设计出若干条科普研学路线。
5.科普资源建设:建立数字素养教育资源库,鼓励成员申请课题、撰写总结、发表论文。
6.科普成果转化:深度挖掘学生作品,对有可进行市场孵化的项目,进行重点关注及跟进。
7、开发跨区、跨市、跨省的互动科普教研交流模式,向外学习先进经验。
8、利用安徽省科技馆、合肥市科技馆等新兴科普基地,进行探索更大普及面的新型科普活动。
五、保障措施
1.专家团队:分层分组,聘请高校专家、教育专家、工程师、科技教育专家,指导有共同方向的科技辅导员老师,专家将从课程研发、课程实施等方向给予指导。
2.经费保障:合理安排市科协下拨的专项经费,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合作交流:加强校际、公益科普基地与工作室的合作交流,共享资源,协同发展。
4.评估反馈:建立年度评估制度,对各项工作及时评估反馈,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六、预计成果
1.涌现一批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老师,老师个人获得市级以上科普荣誉。
2.培养一大批数字素养优秀的学生团体,团体获市级以上科技荣誉。
3.探索一条提升学生数字素养的途径,相关课题结题。
4.形成一系列学生数字素养提升课程,区域共享,共同进步。
5.开发3条数字科普游线路,服务合肥娃,辐射省内外。
七、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启动与规划
拟定各项规章制度,如学习制度、研讨制度、请假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
制定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细划到月份。成员可根据工作室的安排,制定自己计划。
在挂牌校开辟工作室科普阵地,添加相应设施设备,以便更好地开展活动。
运营微信公众号、B站、小红书等新媒体宣传,让科普阵地受众更广。
对接教育局资源,成为合肥市数字信息素养活动的有效辅助载体。
对接科协资源,在部分科普基地,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工作机制。
第二阶段:研修与提升
开展线上线下科技辅导员研修活动,工作室安排有规定研修,也有辅导员老师的自我研修。
申报省市级课题,帮助辅导员老师找准研究方向,做好研究过程,写好研究报告,发表论文。
借助各大线上线下科普平台,建立提供科普公益讲课机会,进行区域示范引领活动。
与薄弱学校结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供双师课堂或科普送教活动。
开发课程,在开发针对学生的数字素养课程外,通过工作室长期的公益课程、
讲座、培训等工作,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科技教师的培训体系。
在参与合肥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活动的同时,志愿服务、承接其中部分组织工作。
第三阶段:成熟与推广
成员校的学生数字素养有大幅提升,形成品牌效应。有传统,有延续。
辅导员老师在各级科普工作会议或赛事平台,做报告,做宣传,推广经验。
辅导员教师从骨干力量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整理工作室三年工作,总结其中有影响力的课程、培训、研究,形成电子化教材及纸质出版物。
八、总结展望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学生数字素养提升辅导员工作室的老师们将一起前行,组团提升,吸引更多的老师关注学生数字素养的养成与提升,为祖国培养优秀的数字公民、创新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