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学生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与热爱,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校园科技创新氛围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科学素养,庐阳实验小学迎来了“科技创新,筑梦有我”为主题的校园科技节活动。本次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同学们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学校特别邀请到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高级工程师、阳光科学社社长、人造太阳新能源科学工作室领衔人张素贞博士为一年级的学生们带来了一节主题为《神奇的物质第四态》的科普讲座。张素贞教授用生动详细地讲解了等离子体的科学原理,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等离子体的魅力,张素贞博士精心策划了一场名为“等离子体光剑”的科学实验。孩子们轮流上前操作器材,近距离感受等离子体带来的震撼与美丽。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指南针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代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科学组的老师们组织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指南针制作竞赛。比赛之前,科学老师对所有学生进行了指南针知识的普及,同学们了解了指南针的原理后,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并认真制作,就像一个个小小科学家。
三年级的同学们运用快递纸箱、纸板、纸牌、卡纸、积木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出主题丰富、造型奇特、结构多样的过山车。心灵手巧的孩子们第一次小组合作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过山车”,纷纷进行成果展示。有的“过山车”五彩缤纷,像童话中的梦幻乐园;有的“过山车”将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完美结合;有的“过山车”虽然不尽完美,却也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只见小小的弹珠一路高低起伏,一路向前翻滚,直到抵达终点,“成功啦!”小小观众们欢呼着,兴奋鼓掌着。
课堂上,科学老师们帮助四年级的学生认识电池、小灯泡及导线等元件的结构和功能,为学生顺利点亮小灯泡和描述电在电路中如何流动打好了基础。孩子们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小组合作、动手连接,经过一次次的尝试,终于成功点亮了小灯泡。亲身实践,加深了孩子们对灯泡发亮的原理的理解。
船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重要的交通工具,船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体现了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育价值。五年级的学生们开展了设计与制作船的实践活动,大家对船只的稳定性能、动力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体验,积累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在优化工程模型中发展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现代社会,高楼大厦林立,但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呢?六年级学生借此机会,探索建筑的奥秘,亲手实践构建一个模型塔台。要想建造一座成功的塔台模型,设计至关重要,教师鼓励学生争当优秀的设计师,做出科学合理、充满创新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同学们经历了头脑风暴,为搭建出稳固、美观、价廉的塔台,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哪些设计是为了稳固塔台模型?如何保证塔台不倒下?如何保证塔台的倾斜角最小?什么因素会导致塔台产生倾斜角?如何保证塔台能抵御大风或一定级别的地震等等。最后同学们展特长,齐上阵,一份份满意的设计图在“大设计师们”的手中诞生了,学生发现使用三角形结构可以使塔台更加稳固。
此次科技节不仅为庐阳实小学子们提供了施展特长的绚丽舞台,也为其打开了探索新知、了解科学的大门。我们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用科技点亮梦想,用智慧创造未来。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在探索创新的路上“奋力前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